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动力,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同时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202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到2021年“”上,“碳达峰”“碳中和”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污染防治攻坚要向纵深推进,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持续深入碧水保卫战。在此背景下,环保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行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需求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长,环保也逐渐从过去的粗放型及点源治理向大环境治理升级,从大众化、无害化向再生净化、资源化升级。经过多年市场化发展,受社会、地缘、经济、卫生等内外部环境影响,传统水务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治理需求仍在不断升级。长期来看,生态环保产业仍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市场参与主体均面临考验。生态环保产业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产业基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作为生态环境治理行业的核心子行业,水环境治理行业已逐步进入从规模扩张向系统规划、高质量发展升级的新阶段,开启了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
为落实“3060”双碳目标,水环境治理行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提升经济整体绿色竞争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绿色低碳将成为水务行业产业发展重要标志。水环境治理主要包含市政污水、村镇污水、市政管网、市政供水、再生水、工业废水、污泥处置、水环境治理等诸多细分领域,且内涵逐步从治污向预防、节能降耗及资源化等方向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随之扩散到各个领域,给水环境生态保护尤其是水环境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并加重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污水处理及再生资源化利用成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主要以城市为主,随着国家政策对生态治理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农村污水治理也逐渐成为水环保重要领域之一。
此外,我国作为水资源紧缺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不均、与耕地矿藏等经济要素空间不适配是我国基本水情,加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持续推进、农业严重依赖灌溉等特点,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破解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矛盾需要节流与开源并举,一方面需要坚持“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也要科学有序的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好开源。我国污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污水资源化是实现开源的新举措,也是水资源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探索。此外随着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经历规模化应用后实现快速稳定发展,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另一条重要且有效的战略途径选择。
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面对我国仍普遍存在的水污染情况、水资源匮乏及饮用水安全隐患的担忧,国家全面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水环境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赢得“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重点规划的任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被提升至历史性的战略高度,对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始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全国水环境治理进程进入高速发展轨道。2015年起,随着国务院出台的“水十条”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落实,水环境治理需求加速释放。随后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长江保》《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刺激水务市场需求加速释放,为水环境治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4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门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5月,水利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的指导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和东南诸河、西北诸河、西南诸河三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其中明确规定,长江干流水质要稳定达到Ⅱ类,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6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立起完善的非常规水源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非常规水源经济、高效、系统、安全利用的局面基本形成。7月,水利部联合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地下水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对地下水的保护利用管理进行了详细规范,保障地下水可持续利用。8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其中提出,目标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日等要求。10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5年时间,初步形成体系布局完善、设施集约安全、管护规范专业、服务优质高效的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1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排污口分类》《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溯源总则》《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信息采集与交换》三项标准;12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能效水平和降碳能力持续提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等要求。
此外,饮用水方面,国家卫健委联合有关部门在2022年3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落实了国家标准化改革的相关要求,将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检测能力建设和相关工艺设施改造升级,健全水质管理体系,保障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其他相关标准的适配性等。
随着一系列提高水质标准,支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短缺的系列相关政策和国家级战略陆续出台,深度水处理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景可观,公司所处行业前景可期,为公司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它可以同时解决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带来了水处理技术的。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市政污水再生回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自来水深度净化、农村微污染水处理、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等,可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环境、保障饮水安全,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膜行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膜产品发展实际,按照“高端引领、强链补链、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推动膜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膜与膜材料、膜装备(含工程成套设备)、膜应用及运维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以膜与膜材料为核心、膜装备为主体、膜应用及运维服务(工程设计与施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促进膜产业链协调、快速、高质量发展,实现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集约化转变,全面提升膜产业发展质量。
膜与膜材料处于膜产业链的顶端,是膜产业的核心,在膜产品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按照“重点提升、重点推进、重点培育”发展思路着力发展膜与膜材料产业,通过“重点提升”,提升一批存量产品性能,使膜与膜材料存量产品迈向中高端,化解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通过“重点推进”,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一批高端膜与膜产品,扩大增量;通过“重点培育”,瞄准前沿,填空补短,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国内急需的“短板”产品,培育一批新的经济点,突破膜与膜材料产业发展瓶颈,实现膜与膜材料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引领膜产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膜装备产业处于膜产业链的中游,是膜产业的主体,发展先进膜装备对拉动上游膜与膜材料产业,带动下游膜工程与应用服务业至关重要。因此,要紧抓“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立足我国膜装备产业现状,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为核心,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目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化、个性化、系列化、模块化的各类膜装备和工程成套装备,提高膜装备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膜应用服务是膜与膜材料、膜装备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膜产业化、加快国产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拓宽延伸膜产业链的重要方向,在膜产业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要着力提高膜应用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膜应用服务产业,重点发展集成服务、配套服务和运维服务三大服务业,鼓励水务投资运行,壮大膜应用服务产业,使之发展成为膜工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公司专业从事环境保护及水处理业务,在水处理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公司主要通过研发与制造高科技的核心膜材料、膜元件、膜组器系统、吸附材料。